当前位置:首页>服装资讯

尬聊2分钟 充电5小时——你“社恐”是认真的吗?

时间:2018-12-18 11:18:08

  一、我想静静

  肚子饿的时候,吃饭变成了一件很嗨森的事情。

  当然,我的意思是说——

  自己一个人吃饭。

  上个周末,我忘了把手机调成静音。

  一个电话毁了我美好的双休日……

  朋友又叫我去吃饭。

  看似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却让我浑身难受。

  怎么办?

  我微微思考了一下,说:

  “不是我对你有意见,我人生中特别讨厌的事情就是吃饭和睡觉,太浪费时间了!”

  咱们能不见面就尽量不见吧!

  然后朋友非常理解,想了一个好办法!

  我们各自点了一份外卖,然后打开QQ视频电话……

  就这样我又完成了一个“社交”任务。

  是的,我特别讨厌参加社交活动,尤其是聚餐。

  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当盘底的洋葱,一直当个配角多好啊!

  二、每天都有24个小时不想见人

  恐惧社交不是特殊现象,现在看来,更像是伴随时代诞生的 “集体疾病”。

  “社恐”这个词从前两年开始,搜索热度越来越高了,并且一直在上涨。

  比如前段时间,推特上一条关于 “社恐患者高兴的瞬间” 的讨论,吸引了大量网友参加。

  有人翻译了其中几条发到微博上,引来网友的共鸣:“是我本人没错了。”

  事实证明,这届网民在网上的热闹都是假象。现实生活中,大家只想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每个国家,人们都会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它,

  比如美国的热情,法国的浪漫,德国的严谨。

  但说到芬兰,就比较特别了…

  很多人会用内向来形容它…

  更准确的说法是——社恐人的天堂!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芬兰人就连超市抢购活动,都跟取款机排队取钱一样,而且距离隔得非常远。

  三、“社恐”和社交恐惧症

  “社恐”这个词语,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早就取代了原本严峻的面孔。

  现在这些所谓的自称“社恐”的人,其实不是真正意识上的“社交恐惧症”。

  我们并不是那种久居于室、见光死的病人。

  现在的人,更多是拿这个词来自嘲,跟“二次元”、“肥宅”、“屌丝”是同一种类型。

  实际上,真正的 “社交恐惧症”是比较严重的 “恐怖症”,它也属于 “神经症”的一种。

  社交恐惧症有以下几个诊断标准:

  1、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和焦虑

  2、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

  3、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4、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称;

  通常持续至少 6 个月,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功能的损害。

  当然,仅根据诊断标准也不能确认自己是不是社交恐惧症,还要靠医生和测试。

  也就是说,没有明确诊断,大部分嘴上说 “社恐” 的人,都是给自己加戏的“戏精”而已!

  四、你不是社恐,你只是累了

  张小龙当初设计微信的时候,他给微信的定位是“用完即走”的APP,他不想人们在微信的社交上花太多时间。

  业界 “克制” 张小龙都只能妥协。

  更不用说其他社交产品对我们的社交精力是怎么的虎视眈眈了!

  所以说,社恐的病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交疲惫。

  而且,在很久以前,我们其实就已经开始“社恐”了!

  在网上浪到深夜,在现实里怂如鹌鹑。

  只是我们一开始没有发觉而已!

  为什么“怂”?

  首先是不想暴露自己“浪”的那面,其实也没有精力维护自己的正派形象!

  天知道他们心里有多累。

  “社交五分钟,充电两小时”就是“社恐人”的真实感受!

  看透了社交本质的内向者决定遵从自己内心的信念,

  在经历了白天一天的无用社交以后,

  他们只想回家一个人呆着、健身、看书、玩游戏,都完全ok,只要别再找我说话就行。

  所以,如果在相处的时候,当你看到朋友状态仿佛在说“我想静静”的时候,

  那就尊重他的意志,让他和自己待一会儿。

法律声明

①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学习与交流,本网不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②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与连带责任。

③对于转载文章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④本站尊重他人的劳动,文章中的内容或图片如有侵权举报>>

  • 女装
  • 男装
  • 童装
  • 内衣
  • 其它
361度携手功夫熊猫 让宝贝在冬日尽情释放萌力
呆萌正太欢乐多 今天你被豪豪圈粉了吗?